文明播报  联盟联播
文明聚焦  扬州好人
公告公示  讲文明树新风
资料下载   我们的节日
文明建设  主题活动
道德模范  文明风采
志愿服务  文明访谈
未成年人  图文简报
扬州文化  爱国主义教育
礼仪活动    县区动态
 
QQ截图20180329100550.jpg
扬州《市民论谈》节目聚焦“文明有
聚焦“文明有礼24条”
如何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探讨垃圾分类如何更上一层楼
 
 
 首页 > 县区动态
宝应有处“红色交通站”
  发表时间:2021-07-14   来源:扬州文明网   [打印] [关闭]

  泾河镇刘家潭村位于宝应城北八浅和黄浦之间,那里曾经芦苇丛生,水道纵横。作为秘密站点,刘家潭的红色交通站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47年春,国民党反动派第二十五师控制了里下河地区,加强了对苏中地区的“清剿”,封锁了京杭大运河沿线,切断了新四军的交通联络。为了粉碎敌人的封锁,打通淮南、淮北之间的战略联系,二分区交通局副局长路云率领从周边各县交通站挑选的80余名政治素质过硬的同志组成武装交通队进入我县,中共宝应县委决定在刘家潭建立地下交通站,主要任务是依靠民兵武装传递情报文件、掩护有关党政军人员过境、运送武器弹药等。

  为了方便地下工作开展,黄浦区委在刘家潭周围发展了一批党员,以铁匠铺、理发店为掩护,密切注视敌人的动向。“当年八浅以南,黄埔以北,都是敌人的势力范围,我们刘家潭借助水荡、河道等复杂的地理优势,成为了连接淮南、淮北新四军的交通要道。”刘家潭村支部书记鲁日久介绍道。

  为使交通站更加安全,黄浦区委决定先除掉刘家潭敌保长鲁惠东,使敌人耳目失灵。据当地村民回忆,行动当晚,数十名游击队员与区小队一起,在鲁惠东回家的必经之路设伏,但鲁惠东警惕性非常高,察觉不对,拔腿就往芦苇荡里跑,多名游击队员在其后紧追几里地,终于在鲁惠东潜到水里之前抓住了他。

  “记得当时我才10岁出头,听见枪声,我大哥立马拉着我往家跑,刚到巷子口就看见两个人压着鲁惠东从不远处走了过来,吓得我们赶紧跑回了屋里。后来听大人说,当时鲁惠东一直跑到了西边的芦苇荡,游击队员杨登洪追他时鞋子都陷进了淤泥里,光着脚冲进了芦苇荡,水一直淹到了胸口才把鲁惠东抓住,双脚被芦苇戳得鲜血直流。”今年85岁的刘家潭村村民钱学公,提起七十几年前游击队员抓捕敌保长鲁惠东的场景,依旧印象深刻。

  为尽快打开淮南的战斗局面,同年秋天,华野三十二旅奉命前往,可运河还在敌人的封锁范围内,渡河任务不容有失。在宝应县委的统一领导下,武装交通队与县、区武装一面派出人员侦察了解沿运敌人的动向,一面发动群众利用木船和门板在运河上搭成“船桥”,将部队战士及大批辎重安全地送过了运河,胜利完成了任务。

  钱学公回忆说:“搭‘船桥’时我家也参加了,当天中午接到通知,我父母和大哥将家里的木船和门板全部送了去,并在那边帮忙直到天黑才回来。后来听别人说,不仅是刘家潭,得知有军队要过河,台许、红旗、灶户等周边村的木船、门板都送来了,大家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才把桥搭好。据说,现场搭桥的就有300多人,加上周围警戒、埋伏的游击队员,估计参与人数有近千人。”

  “那时候我们还小,后来听说新四军从天黑开始渡河,一直到天亮才结束,估计有上万人,我们也看到了大量的马匹、迫击炮、重机枪等装备。完成了这么重要的任务,我们刘家潭人很骄傲。”村民说起这段经历,似乎都很自豪。

  “有一年冬天,十几个敌军来村里巡逻,带队的是国民党官田乡乡长黄瑞科。当时天冷,黄瑞科穿着黄色过膝军大衣,耀武扬威地走在前头,碰巧遇见村里有一户人家送月子礼,黄瑞科误以为是游击队,拎起大衣的下摆,带着队伍掉头就跑,就像一只挨了打的狗。这是我亲眼所见,现在每次想起当时的场景,我都还觉得可笑,所以说国民党反动派是纸老虎。”钱学公提起当年的情景,显得不屑一顾。

  刘家潭交通站建立后,多次传递有价值的情报、信件,护送了几万名革命战士,为苏中、淮南、淮北的交通联络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1949年,交通站被华东交通总局授予二等功,并受到华东军区的传令嘉奖。当时,刘家潭的村民是英勇的,在这里奋战过的先辈,有人受伤,也有人牺牲,但那一段革命历史和峥嵘往事,以及革命者坚强的意志、共产党人的无畏精神却代代相传。(宝应日报 记者 乔杰)

  

}
责任编辑:韩天露
 
扬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