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也是江苏扬州“朱自清读书节”。在扬州,“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读书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生活方式,早已浸润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市民在钟书阁内购书。濮良平 摄
财产
——给子女留下多少财产并无太多意义,留下读书的家风,这才重要
家有一座自建图书馆,坐拥数万册图书,这是王章涛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如今,无论住在哪里,王章涛的生活都离不开书,他最近也正在忙着校对两本新书,无论是新著还是旧作,都凝聚着他的心血。特别是他对扬州清代“一代大儒、三朝阁老、九省疆臣”阮元的研究,更是十分透彻有见解。
为了研究阮元,王章涛跑遍扬州、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的图书馆,每天带着干粮去,只要有涉及他研究范围的图书,都会一笔一画地抄下来,仅阮元的资料抄写本就有一大摞。后来他就养成了抄书的习惯,只要是他认为有用的内容,都会按照主题分类,抄在本子上,以备不时之需。
王章涛所著的《阮元传》《阮元年谱》《阮元评传》都是业内公认的权威著作。特别是107万字的《阮元年谱》,自2003年面世以来,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好评,各地历史文化研究者将其作为工具书。
研究阮元,只是王章涛对扬州学术史研究的一个切入口,他又出版了《扬州学术史话》。王章涛从汉代大儒董仲舒写起,到隋唐、五代、宋代“理学”,再到清代阮元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后扬州学术的演变,脉络清晰,故事详尽,勾勒出扬州地区学术史的大体轮廓。而这些著作,每一个字的堆砌,都和王章涛的阅读有关。从读书到著书,王章涛用文笔书写当代扬州人学术研究的高峰。
王章涛的治学精神也影响着他的一对女儿,王晔、王晏从小都从王章涛那里沿袭了读书的好习惯。大女儿王晔旅居瑞典,出版过散文集《看得见的湖声》等作品,她翻译了瑞典名著《格拉斯医生》,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给予了高度评价。小女儿王晏定居上海,王章涛去上海时,王晏都会陪着他,在各处书城淘书。在地铁上,别人拿的是手机,他们父女俩背的全是书。
“能有书读,就是一种福气。我觉得,给子女留下多少财产并无太多意义,留下读书的家风,这才重要。扬州自古就是一个读书传家的地方,我们当代人理应进行传承。”王章涛说道。
嫁妆
——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嫁妆,唯一能让她们带走的就是读书的好习惯
王晖近日又接到一个喜讯,他刚和一家影视公司签署合同,他的一部新剧本有望拍摄成为影视作品。
王晖勤奋读书,笔耕不辍,不断创作出新的作品,在剧本创作上,不断出新。比如《柳堡的故事》姐妹篇《恋恋风车》、公益短片《传续爱的生命》等,这些作品的诞生,都和他平时读书用书有关。这些年来,他阅读了很多剧本方面的著作,如莎士比亚、司汤达等人的作品,从这些作品中,能够汲取养分,更好运用在自己的剧本创作之中。
王晖说,书香之家的关键词,是“香”,如何让书香更香,飘得更远,既要读书,读好书,丰富自身,更要让自己的知识对社会有贡献,更好服务于大家。所以,他也把自己的书送到社区去,让书更快流动起来,让更多的人能够读到好书。
王晖有三个女儿,在女儿还小的时候,王晖就让她们跟着自己一起读书。他经常对女儿们说,自己的书橱是永远向她们打开的。“可能有些家长认为女孩子不要早读《红楼梦》,里面谈情说爱的情节,会让她们过早产生恋爱的想法。”王晖说,“我却从来不这么看,我让女儿很早就接触这些名著,但是需要做好引导。一部书在这里,你让她看什么?《红楼梦》里不仅有儿女情长,还有很多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描写,只要引导好,就能从名著中汲取营养。”
正因自小打下的基础好,这三个女儿都考上了不错的大学,如今都有很好的工作。女儿们出嫁时,王晖总会对她们说,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嫁妆,唯一能让她们带走的就是读书的好习惯。在女儿们家中,都设有一块读书的角落,每天都保证一定的阅读,已经成了她们的生活习惯。
榜样
——当孩子夜里醒来,看见书房里亮着灯,不用多说,也会跟着学起来
在书房里,钱艺兵创作了影视剧本《天道酬勤》《徐兆华》及长篇纪实文学《二战秘闻》《中东风云》等,约400万字。
和王晖一样,钱艺兵在剧本创作上,也有很多心得体会,他的不少剧本屡屡获奖。此外,在各种文学题材中,他都有所涉猎,自由写作翱翔梦想,读书写作,让他的生活变得格外丰富多彩。
钱艺兵说,自己在家里,对子女从来不说教,希望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们。
比如,当孩子夜里醒来,看见书房里亮着灯,看见灯光下自己读书与写作的背影,不用多说,也会跟着学起来。这些年来,女儿钱蕾也在报刊上发表了作品。外孙女戴瑾玥年年获评树人学校三好生,其创作的童谣《五亭桥》与外孙王欣睿创作的童谣《我们的宋夹城》均入选《扬州市建城2500周年童谣精品集》,王欣睿的作文还获得市少儿图书馆“我与少儿图书馆”十佳征文奖。
聚会
——每当读到精彩之处或是有疑难之处,全家人都会参加讨论
在陈咸康家中,时常举行小规模的读书会,气氛非常热烈。很多家庭,家庭成员读书都是各自读各自的,而在陈咸康家里,每当读到精彩之处或是有疑难之处,全家人都会参加讨论。他们都是知识分子,知识面都比较广泛,在专业知识方面又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所以常常引发共鸣。他们还有个特点,就是掌握新知识快,不断跟随国际国内最新动态。
在陈咸康的带领下,家庭成员读书后,会写心得、做笔记。年轻的家庭成员还会借此创作小说、随笔等,在网络上发表,获得许多网友的喜爱。通过阅读,家庭成员在学业创优、事业创新上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家参加过市家庭文明知识竞赛决赛,获得二等奖。陈咸康想要的,正是让读书成为全家的习惯,打造一个书香之家。(扬州发布记者 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