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有害出版传播活动,影响文化安全;淫秽色情等文化垃圾,群众深恶痛绝。2020年,全市“扫黄打非”系统严厉打击各类涉黄涉非出版传播活动,有效净化了网上网下社会文化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以及国家长治久安做出了积极努力。
深入开展五大行动,全面加强市场监管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了“净网”“护苗”等五大专项行动。组织出版物市场和印刷复制市场检查,收缴了上千册非法出版物和印刷品。组织开展全市“扫黄打非”交叉检查行动,分9个小组对校园周边、宗教场所、旅游景点等重要场所进行暗访检查。
一年来,会同市委网信办开展网络生态治理和网络直播专项治理,促进网络传播秩序进一步好转。
一年来,开展青少年保护“护苗”行动,大力整治中小学校园周边文化市场,针对渲染自杀、展示暴力、教唆犯罪的青少年出版物,开展了专项整治。
一年来,严肃查处新闻敲诈行为和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有力打击非法报刊,规范全市新闻出版行业秩序。
查办一批有影响的案件,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查办案件是“扫黄打非”工作的核心任务。今年以来,全市共查办行政案件40余件、多起刑事案件;一批案件被上级部门挂牌督办。
9月25日上午,扬州中院对马振予等犯侵犯著作权罪一案,依法当庭作出判决。2019年春节前,被告人马振予等人曾复制发行《流浪地球》等多部春节档盗版影片,导致上述影片在互联网流传。
扬州市公安局在“净网行动”中侦破“kiss”聚合平台特大跨境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2名,摧毁淫秽视频APP17个,捣毁2个发卡平台,查获涉案资金300余万。
1426个基层站点完成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基层是“扫黄打非”工作的立足点。今年以来,我市开展“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推动全市1426个基层站点完成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朱自清小学、邗江区双桥街道、甘泉街道双山村、仪征市新集镇、宝应县莲花社区积极常与“扫黄打非进基层”标兵示范点建设,并在推动“扫黄打非”融入基层工作的实践中进行了不同的探索。
深入推进“扫黄打非”工作必须在融合融入上做文章。今年4月,市委宣传部与市文明办联合发文,将“扫黄打非”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今年,我市结合全民阅读等活动持续开展“绿书签”“七进”系列宣传活动,在机关、在网络、在校园、在农村、在社区,到处都有“绿书签”海报的身影。在省“扫黄打非”办指导下,市“扫黄打非”办、市教育局联合拍摄制作了“绿书签网络安全云端公开课”,并被纳入全省中小学网课内容。
着重机制创新,有效形成工作合力
“扫黄打非”工作划转至宣传部门以来,市“扫黄打非”办持续在工作协调上做大文章,在机制创新上要生产力。今年以来,先后召开全市“扫黄打非”工作会议和办公室主任会议,每月召开重点部门联络员例会,对相关工作进行协调部署。
今年,投入大量精力建立各项工作机制,完善了网上“扫黄打非”联席会议等例会制度,建立了信息报送和案件办理月度通报制度。特别是出台了《“扫黄打非”案件查办工作办法(试行)》和《“扫黄打非”市场检查工作办法(试行)》))两项工作制度,解决了工作协调中的痛点问题。
今年,我市举办了“扫黄打非”专题培训班,组织了全市基层站点负责人现场观摩活动,提升了对“扫黄打非”“抓什么”“怎么抓”的认识。
市文化综合执法支队开办了“我是案件办理人”活动,为办案人员创造了一个交流办案经验、提升办案水平的良好平台。(扬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