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播报  联盟联播
文明聚焦  扬州好人
公告公示  讲文明树新风
资料下载   我们的节日
文明建设  主题活动
道德模范  文明风采
志愿服务  文明访谈
未成年人  图文简报
扬州文化  爱国主义教育
礼仪活动    县区动态
 
QQ截图20180329100550.jpg
扬州《市民论谈》节目聚焦“文明有
聚焦“文明有礼24条”
如何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探讨垃圾分类如何更上一层楼
 
 
 首页 > 文明播报
“看啥都想吃”的陋习得改了
  发表时间:2020-02-26   来源:扬州文明网   [打印] [关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对滥食野生动物的突出问题及其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巨大隐患,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月24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过去讲“病从口入”,更多是指不健康不卫生问题,疫情的发生,带来了更深刻的思考。有研究表明,当今人类新发传染病78%与野生动物有关或者来源于野生动物。当然,新冠肺炎疫情的真正起源在哪里,中间宿主是什么,目前有不断的科学发现,还没能给出最终答案。但不管如何,守住心,管住嘴,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已然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疫情赋予了“管住嘴”新内涵,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止于此。早在人类产生之前,大自然就存在了,而且形成了稳定的自我循环系统。人靠自然界生活,人并不是自然界的主宰。人类经验早就告诉我们,任何试图主宰别人命运的,都有可能被反制,人与自然界也是如此。就拿病毒来说,已经存在几十亿年来了,管不住自己的嘴,打破了平衡,就有可能毁了自身、殃及子孙。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一次引发了思考,人与自然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人又应该如何对待自己这张嘴?之所以说“再一次”,是因为殷鉴不远,当年的非典,教训尤在眼前。正是担心有些人“好了伤疤忘了痛”,所以迫切需要通过立法的形式,把底线和高压线划出来。全面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需要一个过程。现在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一个专门的决定,目的就是在相关法律修改之前,先及时明确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

  除了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应该反思饮食心理和饮食文化。孔子讲,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对于部分人来说,还得加上一个吃不厌奇。所谓野生动物更美味更营养,是一则不折不扣的谎话,这只是给野生动物消费寻找的一个低劣理由。对于食用者来说,这是一种面子消费、身份消费、标签消费。与猎奇心理相连的是炫耀心理,吃了一次野生动物,从此可以有了吹嘘的资本,以此显示有多么了不起,人生多么开挂。

  与饮食心理和饮食文化相关联的,有一种看待世界万物的视角和心态。似乎不管什么东西,我们都能联想到吃。明明是很严肃的问题,结果在吃面前,变成了一场狂欢。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尊重农业生产方式,鱼类等水生野生动物不列入禁食范围。但在对鱼类等水生野生动物的态度上,难道没有反思之处吗?就河豚、鲥鱼和刀鱼而言,当其被贴上“长江三鲜”标签后,也意味着其命运走向了。不少人关注长江生态,并非建构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仅仅是担心失去“长江三鲜”这样的美味。而在谈论国外龙虾泛滥、大闸蟹横行时,那句“没有什么是嘴不能解决问题”的调侃,难道没有隐藏着一丝沉重吗?

  费孝通先生讲过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这样。“看啥都想吃”的陋习得改了。当有一天,人们看到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也能想到“万类霜天竞自由”,而不是“咽一口水”,只关注能不能吃、好不好吃,会不会成为“舌尖上的美味”,那么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就了更好基础。这一天肯定会来,希望早一点。(毛建国/文)

}
责任编辑:韩天露
 
扬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