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播报  联盟联播
文明聚焦  扬州好人
公告公示  讲文明树新风
资料下载   我们的节日
文明建设  主题活动
道德模范  文明风采
志愿服务  文明访谈
未成年人  图文简报
扬州文化  爱国主义教育
礼仪活动    县区动态
 首页 > 热点评论
让乡村振兴之花开满“希望的田野”
  发表时间:2021-09-23   来源:扬州文明网   [打印] [关闭]

  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充分肯定粮食和农业生产喜获丰收,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孟德龙 摄

  “三农”稳,天下安。2018年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就是要发扬我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的传统,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从种田要交地租到享受补贴,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到农业机械化,从饥饿到温饱再到小康,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三农”工作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我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发展农业,端牢“铁饭碗”。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一切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我国粮食生产“十七连丰”,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夏粮总产量2916亿斤,比2020年增加59.3亿斤,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连续丰收不等于一劳永逸,粮食安全必须居安思危、立足长远、紧抓不放。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严格保护耕地这一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加快农业政策革新、结构更新、技术创新,确保粮食安全,才能牢牢端住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孟德龙 摄 

  振兴农村,建好“新家园”。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没有农村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现代化。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加快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以文铸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生态美丽、环境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应有图景,农村既要现代化,也要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乡村振兴,就是要建设好农民现代化的“新家园”。

  惠及农民,过上“好日子”。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努力方向。过去几年,我们党领导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广大农民过上幸福小康生活。未来,在现代化进程中,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但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消亡。即便我国城镇化率达到70%,农村仍将有4亿多人口。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一个农民都不能少。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才能让农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讲究的就是一个‘实’字,农村工作干部要真正深入群众,真心依靠群众,真情关爱群众,真诚服务群众。”期盼我国粮食生产年年大丰收、乡村振兴一年一个样,让乡村振兴之花开满“希望的田野”,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一鸣/文)

责任编辑:韩天露
 
扬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